叶酸含有1个或多个谷氨酰基,天然存在的叶酸大都是多谷氨酸形式。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。叶酸为黄色结晶,微溶于水,但其钠盐极易溶于水。不溶于乙醇。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,对热也不稳定,在室温中很易损失,见光极易被破坏。
叶酸在体内有主动吸收和扩散被动吸收两种方式,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部。还原型叶酸的吸收率较高,谷氨酰基愈多吸收率愈低,葡萄糖和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。吸收后的叶酸在体内存于肠壁、等组织中,在NADPH参与下被叶酸还原酶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(THFA或FH4 ),参与嘌呤、嘧啶的合成。因此叶酸在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,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。缺乏时可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生成减少、细胞成熟受阻,导致巨幼红细胞性。
中文名
叶酸
外文名
folic acid
分子量
441.4
熔 点
250 ℃
别 称
维生素B9、抗因子、VBe、蝶酰谷氨酸等
CAS号
59-30-3
缺乏症状
神经管畸形、巨幼红细胞性、唇腭裂等
应 用
动物生产、医药应用等
叶酸是蝶啶的衍生物, 初由分离出来,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,故名为叶酸。它广泛地存在于肉类、鲜果、蔬菜中,为黄色结晶状粉末,无味无臭,不溶于醇及其他溶剂,但稍溶于热水。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,易被光破坏
又称“维生素Bc”和“维生素M”。B族维生素的一种。黄色或橙黄薄片状或针状晶体,无臭无味,加热至约250℃,色渐变深,成黑色胶状物。不易溶于水和乙醇,易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。抗药,茶叶中含量达50~70μg/100g,对正常红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。在茶树物质代谢中,参与甲基的传送。 也参与体内氨基酸及核酸合成,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血球的生成。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,尤适用于孕妇及婴儿巨幼红细胞性。
人类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,故一般不易缺乏。当吸收不良、代谢失常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菌 时,可造成叶酸缺乏。此外,叶酸还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,含量丰富的有:内脏、蛋、鱼以及梨、蚕豆、甜菜、菠菜、菜花、芹菜、莴苣、柑橘、坚果类和大豆类食品。人体每日摄入叶酸量维持在每天3.1μg/kg时,体内即可有适量叶酸储备;孕妇每日叶酸总摄入量应大于350μg;婴儿的安全摄入量按kg体重计与成人相似,即每日3.6μg/kg能满足生长与维持正常血象的需要。
(1)叶酸在猪上的应用
研究表明,添加2.5 mg/kg叶酸,仔猪的全期日增重较基础日粮组有显著提高,血清中蛋白质浓度, DNA、RNA及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升高,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极显著降低。同时,也得出更高水平的叶酸添加剂量反而降低了仔猪生长性能。
有学者研究发现叶酸的补充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,但是极显著提高初产母猪和新生仔猪血清中叶酸含量。叶酸作为一碳单位代谢重要的辅助因子,能够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,从而改善脂质过氧化。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:叶酸对大鼠的酶表达量及其活力都有显著影响。
(2)叶酸在乳牛上的应用
叶酸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较少,一般认为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叶酸并很好地利用,但是Girard等认为,经产乳牛在妊娠阶段对叶酸的需要量很大,仍需要从日粮中添加。在高产乳牛的组织代谢中,叶酸和胆碱可以为乳牛体组织提供一碳基团,用于能量与蛋白质代谢、嘌呤与DNA的合成,从而改善乳牛的生产性能。
(3)叶酸在鸡养殖上的应用
有学者在肉杂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.64、2.14 和 2.64 mg/kg 叶酸,结果1.64 mg/kg的添加量显著提高了肉杂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,并显著提高了其血清中果糖胺的含量,2.64mg/kg水添加量则显著提高了肉杂鸡血清尿酸的含量;叶酸的添加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质的含量,3.0mg/kg水平的添加量还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,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,且发现叶酸与烟酸联用能极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;另有研究表明烟酸与叶酸联用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,显著提高胸肌重、腿肌重和腿肌率,并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腺指数、指数和法氏囊指数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,显著降低血清中的含量,且能提高干物质、粗蛋白、粗脂肪、粗纤维、物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。
医药应用
现有的研究报道都表明叶酸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叶酸缺乏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畸形,闭塞性心、脑血管疾病,厌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,巨幼红细胞,老年血管性痴呆,抑郁症等疾病的危险。

